应该说,近代中国人学习西方始终处于矛盾之中,即中国要反对、抵制的敌人——西方资本主义列强,又是在社会发展水平方面高于自己的先进国家。它们的“长技”正是中国发展所亟须的条件。既要反对西方列强的侵略,又要学习西方国家的“长技”,这是一个处理难度很大的问题。陈天华提出的“要拒外人,须要先学外人的长处”,可称为一种明智的选择,对解决这一问题作了明确的回答。
晚清国人向西方探求真理还体现出一种不甘落后、赶超世界先进的民族自信心。赶超世界先进国家的思想,在鸦片战争时期中国学习西方潮流勃发之初已经出现了。魏源在《海国图志》中论证“师夷长技”的道理时就已经提出了这种主张。他认为,西方的先进工艺技术绝非深不可测,可以学到手,“尽转外国之长技,为中国之长技”;中华民族决不劣于其他民族,将来一旦“风气日开,智慧日出”,中国一定能够赶上或超过西方,“方见东海之民,犹西海之民”。[25]表现出晚清爱国志士不甘于国家落后,要转弱为强的豪情壮志。冯桂芬在《校邠庐抗议》中,一方面正视中国落后于西方的事实,承认中国有“四不如夷”,即“人无弃材不如夷,地无遗利不如夷,君民不隔不如夷,名实必符不如夷”;另一方面又指出中国人的智慧并不比外国人差,经过努力超赶可以“驾而上之”。他说:“中华之聪明智巧,必在诸夷之上,往时特不之用耳!上好下甚,风行响应,当有党尤异敏出新意于西洋之外者,始则师而法之,继则比而齐之,终则驾而上之。自强之道,实在乎是。”[26]他还认为,中国落后于西方国家,“非天赋人以不如也,人自不如耳”,即落后的原因不是先天的,而是后天人为努力不够造成的。他说:“天赋人以不如,可耻也,可耻而无可为也。人自不如,尤可耻也,然可耻而有可为也。如耻之,莫如自强。夫所谓不如,实不如也,忌嫉之无益,文饰之不能,勉强之无庸。……彼何以小而强,我何以大而弱,必求所以如之,仍亦存乎人而已矣。”[27]冯桂芬特别强调了中国在落后的情况下,要想赶超西方国家,必须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,比起魏源的主张更有现实性和可行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