沫若的二十五年来的精神活动,简直是一部雄伟瑰奇的史诗。以伟大的中国革命为背景,这部史诗是交织着悲壮的诗,激烈的剧,遒劲的散文和深锐的思索,而上面还须加上鲜明浓厚的时代色彩。历史的车轮前进不停。这部未完成的史诗也将随着向前迈进。
原载1942年3-6月及1943年4月重庆《文坛》半月刊第1-5期及第2卷第1期;收入郑伯奇《参差集》。今据福建人民出版社1985年1月出版《创造社资料》编入。
创造三年(节选)
陶晶孙
(本文赠呈日本丰岛与志雄前辈。——他前天来上海,要研究创造社的业绩,我劝他读《创造十年》,后来我回到上海,他已经不在了,觉得他真挚地问我们,应该给他回答,因此简单写成这一段文字。)
一
沫若的《创造十年》,资平的《曙新期的创造社》,都没有论《创造》季刊的作家及作品,所以我在此地注重这一点,并指摘说,创造社初期同人作品之精华都在这三年间六本《创造》之中。
使得产生这一批文学同人,不可疑的是他们的日本留学,和日本文学界的影响(可是并不是日本文学或日本文学作家的影响),日本文学界的影响之中,学校功课的影响,大都在资平沫若同我的文章中有记述,一般文学界的影响,《创造十年》和《曙新期》中,双方都有记录散见,而此刻我也要来补充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