按:橹者,楼也。土橹者,即《墨子》所谓邮亭,明清时之墩台也。兜零者,《广雅》云:“笼也。”即孟康所谓覆米薁,略如篓簏。悬桔槔头,有寇则高举,使远处易望见。《墨子》不言桔槔,然曰引而上下之,则亦悬桔槔也。唯置薪草于兜零中而燃之,不并燃兜零乎?抑兜零为铁制物乎?至于烽燧之分,《史记索隐》云:“烽主昼,燧主夜。”魏张晏亦曰:“昼烽夜燧。”诚以白日不能见光,故以烽烟告警;夜能见光,不能见烟,故燃燧使起火光以报警。而师古则谓“昼燧夜烽”。实烽燧为一物,皆须燃薪,而后起烟起火光,不过昼以烟为识,夜以火光为识耳。
至唐则焚狼粪为烽烟
无论烽燧,在汉魏时皆燃薪为之。至唐,造烽烟之法益精。《酉阳杂俎》云:“狼粪烟直上,烽火用之。”盖烟直上则能望远,否则为风吹倒,远处难见。法诚善也。自此以后,遂名烽燧为狼烟。《宋史·曹翰传》:“先是虏至,必举狼烟。翰分遣人举烟直上,虏疑有伏,引去。”然此必白昼用,夜则仍燃燧为光。且以证古时狼多,若今日,虽深山亦不易得若干狼粪为用也。